成本价是怎么计算的
影响成本价的几个因素:
1.建立商品资料时的期初成本价。
2.采购进货单上的单价。
3.系统设置上的成本计价方式。
软件里面第一次建立商品资料的时候,可以录入一个期初库存和期初成本价。比如刚开始用软件,建立商品资料的时候,这个时候仓库里面已经有的库存,就可以通过建立商品资料的时候录入期初库存,当然这些东西也是有成本价的(一般为原来的采购价),可以录入到期初成本价上面。

注意:预设进价不等于最终的成本价,预设进价只是方便在采购进货单上调用,如预设进价输入的15元,采购进货时输入16元,则会按16元来计算。
只有第一次新增商品资料的时候可以录入期初成本价和期初库存。如果是从商品资料导入模板里面导入的,商品资料导入模板后面也有一项期初库存和成本价。 注意:如果填了期初库存,没有填期初成本价,会调用预设进价,如果预设进价也没有填默认期初成本价就是0
如果后面每次进货价不同,软件里面怎么算成本价?
系统设置里面有一个成本价的计价方式。

这里有3种计价方式。移动平均(默认),固定成本价,最后进价3种方式。
举例说明 :
示例1:
第一次购买10个商品,每个10元;第二次购买10个,每个20元,那么卖出15个的成本单价计算方法即是:
1、移动平均:(10*10+10*20)/20=15元
2、最后进价:20元(以最后一次的进货价为准)
3、固定成本:10元(以原来的成本价为准固定不变)
示例2:
现有库存数量2,成本价10,现进货数量3,进货价格15元
1、移动平均:(2*10+3*15)/(2+3)=13元
2、最后进价: 15元
3、固定成本:10元
详细说明:
1. 移动平均:(2*10 + 3*15)/(2+3)=13元。通过移动平均计算,就是之前的库存金额加上这次的库存金额,除以之前的库存数量加上这次的进货数量,得出一个平均值,作为成本价。注意:移动平均方式,是计算成本价最准确的方式,但是有一个弊端,当库存数量变成负数,成本价就会变成不准。比如之前的库存数量是-2,成本价是10元。假如这次进货1个,进货价是30元,成本价就是(-2*10 + 1*30)/(-2+1) =-10元,成本价会变成一个负数,原因就是因为库存数量出现了负数。所以用移动平均方式,一定要注意库存数量不能出现负数。
2.最后进价:现在库存里面有个商品 库存数量是2,成本价是10元。现在进货这个商品,进货3个,进货价15元
如果设置了是最后进价方式,那么库存里面就会显示最终是,库存数量是2+3=5个,成本价就是15元,成本金额=75元,因为是取最后一次进货价作为成本价。
3.固定成本价:现在库存里面有个商品库存数量是2,成本价是10元。现在进货这个商品,进货3个,进货价15元
如果系统设置里面设置的是固定成本价方式,那么库存里面最终会显示库存数量是5,成本价是10元。因为固定成本价不跟以后的进货价变化而变化。
当成本价出现不准确的情况下怎么办?
商品库存窗口左上角有一个调整成本价的按钮,选中需要调整的商品可以手动调整成本价。
